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 ,权威,专业,及时 ,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这两个月存储芯片价格累计上涨超过70%,涨势比黄金还快。 ”位于东莞的诚邦股份存储芯片子公司芯存诚邦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记者说,”年初我们做规划的时候 ,全年利润可能在1600万到1800万之间,但因为涨价潮来了,将能达成3000万净利润 ,相当于直接翻了一倍 。”
全球存储芯片市场价格的异动,正在广东掀起产业链连锁反应。
2025年9月以来,存储芯片产品的核心组件 ,DRAM和NAND颗粒持续上行。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DRAM价格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171.8% 。10月 ,三星电子率先暂停DDR5 DRAM合约报价,SK海力士、美光等原厂随即跟进,恢复报价时间预计将延后至11月中旬。
广东的存储芯片产业链主要集中在中下游环节。依托珠三角密集的电子制造体系 ,形成了以深圳 、东莞为核心的模组封测和应用集群。江波龙、佰维、德明利 、晶存等企业分布其中,业务涵盖存储芯片设计、封装测试与模组生产,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和AI终端存储等领域 。
存储芯片在过去三年经历了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的低迷周期煎熬,但眼下 ,产业链在涨价潮下,终于迎来了“牛奶和面包 ”。
模组厂的生意
诚邦股份、晶存科技 、江波龙、佰维存储等广东模组厂商,同时感受到了这轮行情的升温。
模组厂位于涨价链条的第一层 ,既是上游采购方,又是下游整机厂的直接供货商,对价格波动尤为敏感 。
深圳晶存科技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表示 ,“这波涨价潮让像我们这样的模组厂今年业绩明显回升,利润将比去年增长大幅度增长,明年还能超过翻倍的增长”。
记者在位于东莞的诚邦股份存储芯片工厂观察到 ,目前产线上的机器都在开足马力工作,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生产。
财报显示,诚邦股份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增长127.95%;佰维存储 ,第三季度开始扭亏为盈,利润环比大幅回升;江波龙第三季度净利润为6.98亿元,同比暴增1994.42% 。
模组厂的核心业务,是采购存储晶圆或颗粒 ,将其与主控芯片等进行封装、测试后形成存储模组,再销售给下游品牌厂商或渠道分销商。像当前热门的消费电子需要极薄 、微型封装,三星、SK海力士等原厂尚未涉足这一细分领域 ,而佰维、晶存 、诚邦等模组厂承担了这类特殊封装任务。
根据功能差异,存储模组主要分为使用DRAM颗粒的内存模组,以及使用NAND Flash颗粒的闪存模组 。
“这轮涨价的起点在晶圆 ,主要是晶圆先涨价,这个最核心的成本就在晶圆上。”上述人士说。
他解释,随着AI基础设施投资爆发 ,全球算力中心对存储芯片的需求陡增,原厂产能被OpenAI、亚马逊、谷歌等头部客户提前锁定,留给消费端的出货量明显减少 。“这些互联网公司投几百亿美金进算力建设 ,这就需要大量存储芯片。要是没有存储芯片,就没法存放数据。”
但一位模组厂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表示:模组厂并非真正的“涨价受益者 ”,利润波动更多取决于库存策略。“如果前期原材料囤货多,单价不一定能上去 。”
对于未来走势 ,他判断短期内(未来三到六个月)不会再出现像这次“两个月涨70%”的极端行情,但中期仍具涨势。“我们和业内一些比较资深的人交流,认为未来一年内整体涨幅在50%到80%之间是有可能的。 ”
他同时指出 ,晶圆制造与原厂投产周期普遍较长,通常需要三到四年 。而本轮供需紧张并非短期现象,而是前几年投产节奏与当下AI需求爆发之间的结构性错位所致。
“现在的缺口 ,其实是前年就埋下的。像国内的长储(长江存储),早在前两年就已投产,今年才逐步释放产能 。再加上像华为这样的终端厂商用量剧增 ,整个驱动效应就非常明显。”
代理商的赌局
模组厂们在重新计算利润空间,代理商们也忙着“搏价格”。
近日坊间传闻,深圳有几个人凑资约5亿元 ,在市场上囤了大量8至22TB的机械硬盘(HDD),已持货两个月未出手,赌的是年底前行情还会继续上涨 。
“5亿不一定,但上亿级的盘子肯定有。 ”一位从业10多年的存储代理商向界面新闻分析。同时 ,据他透露,不仅是深圳,其实保守估算目前约八成存储代理商都在满仓囤货 ,“包括我自己,这个行业不囤货是没办法做,但囤多少主要看自己的实力 ,身边囤上千万货的同行很多 。”
深圳之所以成为存储现货市场的风向标,主要有三点原因:贸易商集中 、地理位置靠近香港、以及国际原厂办事处多设在此地,包括三星、SK海力士 、美光等。
据界面新闻了解 ,像重庆、四川这些地区的存储代理商都会在深圳拿货。“春江水暖鸭先知,在深圳能最先感受到存储价格的变化。”一位代理商说 。
界面新闻还了解到,近段时间存储代理商群聊中 ,报价单几乎每天都在刷新。“最近稍微缓和了一点,前段时间涨得最猛时,一天能改好几次报价。 ”上述代理商对界面新闻表示, “我们在国庆之后就接到了消息 ,说DDR5内存的供应要到2025年底才可能恢复正常 。这两个月基本没有货进来,国内一级代理商都收到了类似通知。”
他进一步表示,渠道的实际需求并没有明显增长 ,“和往年差不多,顶多持平。真正的原因不是需求变好,而是上游没货 ,供给被大幅压缩,大部分产能都转向了HBM,也就是算力中心用的高带宽存储 。”
目前市场囤货的主要集中在两类产品 ,一类是内存条(以DDR4、DDR5为主),另一类是NAND Flash及SSD整机产品;部分投资者甚至囤积大容量机械硬盘(HDD)。
除了囤货坐等涨价,也有不少人选择在价格波动中频繁倒手。
“最近的行情确实有这种现象 。 ”有代理商告诉界面新闻 ,“比如我400元进的货,总代现在已经涨到450元了,我可能会以440元卖给同行。大家之间相互倒手的情况很多。”
他解释,这是行业内常见的资金周转方式 。“我400进的货 ,卖440也能赚一点。很多时候是因为账期快到了,需要回笼资金,就先出一部分货 ,把资金补上,再去进新的货。”
终端市场的传导
涨价正在从模组环节向下游传导。
深圳聚集着大量消费电子制造企业,从平板电脑到智能家居产品 ,几乎所有终端都依赖DRAM或NAND 。上游的价格波动,也在改变这些厂商的成本结构与生产节奏。
一位深圳模组厂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表示,其客户多为消费电子企业。过去两年 ,消费电子市场整体疲软,行业竞争激烈,从手机到各类智能硬件都在内卷 ,终端需求不足,使得这些客户对上游价格波动反应较慢 。
不过,从10月开始情况明显变化。随着存储芯片供应趋紧,越来越多客户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开始主动寻找供货渠道。若不提前备货,可能面临无料可用的风险,目前已有不少客户主动上门要货 。
“最近老有公司找我要货 ,我都不敢回公司,怕得罪客户”,上述人士说。
他进一步表示 ,近期终端厂商普遍面临较大成本压力。以手机为例,若存储成本上涨几十美元,原本仅有约5%利润率的厂商几乎难以承受 。
而在部分低价产品中 ,影响更为明显。“比如电视盒子,一套产品可能只卖二三十美元,却要用到两个存储芯片 ,一个DRAM,一个NAND Flash,这两项成本加起来就涨了十几美元,几乎比盒子本身还贵。估计这一波下来的话 ,加速洗牌,有很多客户做不下去了 。 ”他说。
该负责人透露,目前公司的订单主要集中在资金实力雄厚、对价格不敏感的客户 ,货源多优先供应给资本开支较大的互联网企业,这类客户更能接受涨价。而手机厂商的议价空间已经明显下降,因为模组厂在客户选择上也拥有了更大余地。
小米产品行销总监马志宇11月3日发文称 ,看到明年最新的成本预估,有点惊悚 。他还提醒消费者,这次双十一 ,如果还能叠加国补,就且买且珍惜。其实用内存的都涉及,只是PC的内存相对最大 ,所以影响更加明显。
广州一家服务创业者和小品牌的代工厂同样感受到涨价压力 。该工厂负责人向界面新闻提到,“我们主要做批量生产,芯片一般通过代理商采购。那款并不热门的存储芯片,从上个月到现在已经涨了50%。以前3美元一颗 ,现在接近5美元 。要是走正常渠道,市价几乎翻倍。”
同时,该工厂负责人认为 ,作为OEM,成本上涨的影响相对有限,“但对于小的品牌方来说压力会更大 ,他们也不敢囤货,因为没法预估产品的预售量。”
“存储涨价,对谁都绕不开 。现在几乎所有智能设备 ,都离不开存储。 ”一位深圳硬件创业者说。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存储价格上涨体现在可见的终端产品上 。一位消费者告诉界面新闻,他9月初在京东买了一块1TB固态硬盘 ,到手价为398元。两个月后再看,同款产品在同一店铺的售价已升至549元,涨幅超过三成。
从PC 、手机到硬盘,所有依赖存储的产业 ,都需要在这场周期浪潮中重新审视供应策略。
多位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这一轮存储芯片的行情可能会持续五到六年 。“接下来五年,我们做存储这一块 ,肯定会感觉越来越好做。”一位存储代理商说。
摩根士丹利的最新研报也给出相似判断,AI驱动下存储行业供需失衡加剧,预计将开启持续数年的“超级周期” ,到2027年全球存储市场规模有望向3000亿美元迈进,存储芯片行业或正迎来新一轮产业周期的起点 。
对整个行业来说,这不仅是一场周期回暖 ,更像是一场重启。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责任编辑:宋雅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