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举办上海金融运行情况新闻通气会,介绍2022年上海货币信贷运行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和外汇收支形势等情况 。
数据显示,2022年12月末 ,上海本外币贷款余额10.31万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9.65万亿元,同比增长9.3% ,增加823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上海人民币贷款增量同比多增的行业主要是房地产业、建筑业、住宿餐饮业和文体娱乐业,反映出房地产业和接触性服务业需求边际好转 。此外 ,人民币在上海地区涉外收支中的占比连续5年攀升,2022年占比60.7%,高出全国18个百分点。
上海信贷投放总量增长
“2022年上海信贷投放保持增长 ,实际利率下行,企业中长期贷款明显增长。 ”央行上海总部调查统计研究部主任吕进中在会上表示。
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市人民币企业贷款增加6205亿元 ,其中去年12月增加235亿元 。
从期限结构看,去年12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655亿元,是全年月均增量的2.3倍。分行业看 ,去年12月贷款增量同比多增的行业主要是房地产业 、建筑业、住宿餐饮业和文体娱乐业,反映出房地产业和接触性服务业需求边际好转。
在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方面,截至2022年12月末,上海全市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6%;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40.4%;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5.8% 、34.5%和27.8% 。全年累计为7万多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办理延期还本付息3000亿元。去年3月初至年末 ,累计向主要受困行业的5万家企业提供4900多亿元贷款支持。
债券市场开放持续推进
2022年以来,我国债券市场开放提速 。去年5月,人民银行、证监会、外汇局发布联合公告 ,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
据央行上海总部金融市场管理部副主任荣艺华介绍,2022年,央行上海总部共完成178家境外机构法人备案。截至2022年末 ,已有来自除南极洲以外的六大洲约70个国家和地区的1071家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机构类型覆盖境外主权类机构 、银行券商保险等境外各类持牌金融机构以及养老基金等中长期投资者 。截至2022年末,境外机构在我国债券市场的持债规模为3.46万亿元 ,其中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39万亿元,近5年年均增速近25%。
全年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交易量约1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5% ,近5年年均增速约43%。
参与机构扩容的同时,债券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 。一方面,信用评级行业开放步伐加快,已有2家外资评级机构的境内子公司完成备案进入国内市场。
外资银行积极参与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业务 ,已有2家银行取得A类主承销资格,2家银行取得B类主承销资格,5家银行取得承销资格。
另一方面 ,与国际金融市场制度规则进一步接轨,境外机构可自主选择签署NAFMII或ISDA衍生品主协议。截至2022年末,已有6家境外商业银行、1家境外证券公司和1家境外资产管理人完成ISDA主协议的签署和制度备案 ,1家境外证券公司和3家境外资产管理人完成NAFMII主协议的签署和制度备案 。
人民币在上海地区涉外收支中的占比连续5年攀升
关于外汇市场,央行上海总部外汇管理部副主任葛庆表示,2022年 ,上海地区银行代客涉外收支总额35065亿美元,同比增长5.7%,占全国的28.2% ,与2021年基本持平。2022年,上海地区外商来华直接投资(FDI)资本金流入360亿美元,保持较高规模。制造业FDI资本金流入增速显著高于平均水平 。其中,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引资亮眼。
值得一提的是 ,人民币在上海地区涉外收支中的占比连续5年攀升,2022年占比60.7%,高出全国18个百分点。
在备受关注的临港新片区高水平开放试点方面 ,截至2022年12月末,临港新片区13项高水平开放试点政策全部落地实施,合计试点企业162家 ,交易12397笔,金额约271.21亿美元 。
“为进一步促进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外汇局率先在上海扩围部分试点政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外汇管理试点区域由临港新片区扩大至上海市全辖 ,银行直接办理非金融企业外债签约登记试点区域由临港新片区扩大至浦东新区。上述扩围政策操作指引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续将适时推动成熟政策进一步复制推广 。”葛庆称。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者:黄一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