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ness官网

阿里也不想给外卖砸钱了

Exness

  外卖大战轰轰烈烈地打了半年,平台发出去的优惠券、用户薅到的羊毛,最终都体现在了背后公司的财报上——营收的增长与利润的承压。

  11月25日 ,阿里巴巴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2026财年第二财季)业绩,有赖于云业务、核心电商业务的贡献,总营收为2477.95亿元 ,同比增长5%;如果不考虑剥离高鑫零售和银泰对收入的影响,则同比增长15% 。

  与此同时,利润明显下滑。经营利润为53.65亿元 ,同比减少85%;净利润为206.12亿元,同比下滑53%;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为103.52亿元,同比下滑72%。阿里巴巴将原因归于“对即时零售 、用户体验以及科技的投入” 。换句话说 ,无论是三年投入3800亿元的AI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一年补贴500亿元的淘宝闪购,都是阿里巴巴的“吞金兽”。

  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 ,关于前者 ,阿里巴巴集团CFO徐宏提到,当前服务器上架速度远远跟不上客户订单增长节奏,若仍然无法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不排除进一步增加投资的可能。“从当前客户需求的旺盛程度来看,大方向上,此前提出的3800亿元规划可能偏保守 。 ”

  至于淘宝闪购 ,阿里电商事业群CEO蒋凡透露,在第一阶段的规模快速扩张之后,UE(Unit Economics ,单位经济效益)优化“符合预期”——10月以来,淘宝闪购每单亏损已较7-8月降低一半。稳住市场份额、继续减亏,以及加强与其他板块之间的协同、联动 ,是阿里巴巴即时零售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补贴依然在继续,但所谓的大战已进入新的阶段 。

  收入增长,电商和云的拉动

  2025年第三季度 ,阿里巴巴总营收为2477.95亿元 ,同比增长5%;在不考虑剥离高鑫零售和银泰影响的前提下,同比增长15%,增速高于拼多多 ,和京东基本一致。

  阿里巴巴将增长解释为中国电商集团和云业务的贡献。自上个季度开始,其财报调整为按照四个分部披露: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云智能集团;所有其他,包括盒马 、菜鸟、阿里健康、虎鲸文娱 、高德、智能信息、灵犀互娱 、钉钉和其他 。

  本季度 ,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收入为1325.78亿元,同比增长16%,获得了双位数收入增长 。在“全站推广”投放产品和加收基础软件服务费的共同作用下 ,“传统艺能 ”CMR(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10%,效果显现。另一边,外卖大战打了一整个夏天 ,不仅让包括淘宝闪购和饿了么在内的即时零售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还带来了淘宝App月活跃消费者数的提升、进而推动了CMR的增长。

  当所有公司都开始琢磨如何与AI结合、实现提质增效,这些与AI相关的需求 ,也就成了阿里云增长的发动机——收入同比增长34% ,外部商业化收入增长29%,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9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 。毕竟,无论是进行模型训练 、推理 ,还是面向客户的AI产品,都会用到云端算力。

  另外,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为347.99亿元 ,同比增长10%。所有其他分部收入为629.69亿元,同比下滑25% 。这里既存在高鑫零售和银泰被剥离的因素,也包括菜鸟部分物流功能被划入淘天集团等业务导致的收入计算变动。以及 ,无论是发布硬件——AI眼镜抢占新入口的夸克,还是加入本地生活战场 、做起榜单和团购的高德,手里的新业务都还处于投入的早期阶段。

  当然 ,还有一个财报中一笔带过的消息:虎鲸文娱集团经营业绩的改善 。徐宏表示,虎鲸文娱已实现连续三季度盈利,而持续盈利主要源于优酷经营效率提升。用户时长争夺激烈 ,长视频平台的日子并不好过 ,除了充满不确定性的开源,剩下的就是可以适当把握的节流了。

  利润下滑,淘宝闪购要减亏

  这个季度是淘宝闪购和美团激烈交锋的关键时段 。整个暑假 ,用户都在两个平台之间来来往往,领优惠券下单,将它们送来的补贴换成自己需要的餐食、饮品乃至其他品类的商品 ,订单规模节节攀升。

  无论是给消费者发红包和优惠券、给商家减免佣金与配送费 、给骑手增加配送收入,都是花出去的钱。体现在费用上,阿里巴巴销售与营销费用同比增长105%至664.96亿元 ,比去年同期整整多出了340亿元 。

  同比之外,环比第二季度,阿里巴巴的利润同样明显承压——当时 ,阿里巴巴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为335亿元,同比下滑18%;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经调整EBITA为383亿元,同比下滑21% 。但在这个季度 ,阿里巴巴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为103.52亿元 ,同比下滑72%;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经调整EBITA为105亿元,同比下降76%。也就是说,外卖这一仗在第三季度吃掉了核心电商近八成的利润。

  也有一些变化正在发生 。蒋凡透露 ,10月以来,淘宝闪购高单价订单占比有所提升——非茶饮订单占比已超过75%,最新每笔购买单价较8月环比上涨超过两位数 ,笔单价的提升也进一步带动了整体GMV(交易额)的增长。同时,物流规模效应逐步凸显——配送时效优于去年同期,“每单物流成本已明显低于淘宝闪购大规模投入之前”。基于此 ,每单亏损较7-8月降低了一半 。

  长期的补贴不可持续,减亏是接下来淘宝闪购需要努力的方向。徐宏在回答分析师提问时称,随着淘宝闪购整体运营效率提升、UE显著改善以及业务规模趋于稳定 ,预计下个季度的投入会显著收缩。“当然,我们也会根据市场竞争态势动态调整投入策略 。”

  至于后面的故事情节,就要在生态协同的背景下讲了。目前 ,除了盒马、天猫超市的订单增长 ,淘宝闪购也在推动更多天猫品牌商家加入。“我们坚定认为闪购业态与阿里生态具备巨大协同潜力 ”,蒋凡表示,“下一阶段 ,我们将持续精耕细作用户体验,聚焦高价值用户经营与零售品类发展 。闪购是淘天平台升级的核心战略之一,我们的目标是三年内为平台带来万亿成交规模 ,进而带动相关品类整体市场份额的提升”。

  发力AI,叙事又有新进展

  即时零售和AI,是阿里巴巴的两头“吞金兽” ,但也寄托了这家公司对未来的展望。过去的高速增长消失不见,传统电商的叙事相对陈旧,想要留住资本市场的心 、激发员工的斗志、让自身保持活力运转 ,就必须给出新的目标、拿出新的叙事 。

  对强调生态优势的阿里巴巴来说,即时零售相当于一个可以同既有电商业务结合 、彼此促进的业务 。大消费平台的建立,对于流量的重新分配具有一定的意义 ,是立足当下的适时选择。而对AI的锚定和投入 ,是面向未来的战略决策。

  一周之前,千问App公测版正式发布,目前新下载量已超过1000万 。这也意味着阿里巴巴在AI to C方向上的发力。在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的分享中 ,AI to B领域,阿里巴巴要“做世界领先的全栈AI服务商,服务千行百业不断增长的AI需求 ”;AI to C领域 ,则“基于性能领先的AI模型和阿里生态优势,打造面向C端用户的AI超级原生应用,推动AI从千行百业到人人可用”。

  他认为 ,AI和阿里电商、地图、本地生活等业务生态的协同是更大的想象力,这也是阿里巴巴全力入局AI to C的出发点之一 。“基于AI模型和阿里生态优势,千问App有望率先打造未来的AI生活入口。”

  与千问App推出相隔仅一天 ,蚂蚁集团发布了AI助手“灵光 ”。为了拉新和扩大声量,千问和灵光都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投放 。一位小红书用户发现,最近一周 ,她刷到千问 、灵光相关内容的频率直线上升。“有的看笔记封面就知道这是广告 ,有的点进去才意识到。 ”

  毕竟,抢占AI时代的用户入口,是一众互联网公司眼前的要紧事之一 。与成熟业务结合、承接平台流量 ,是以现有生态为基础,锦上添花;打造独立App,嵌入多重业务形态 ,是在尝试建立新的入口。从信息搜索、社交娱乐到内容生产 、任务完成,谁能更快 、更好地承接和满足用户需求,谁就能在AI应用与工具的搏杀中突出重围。

  一年前 ,广告铺天盖地的主角是腾讯元宝,几个月前,淘宝闪购开始更多地出现在用户的朋友圈、阿里系应用的开屏页面 ,高德扫街榜的地面广告也占据了公交站牌 。那么,随着阿里系AI to C产品先后落子,下一个接棒刷屏的又会是谁?现在的每一分投入 ,都得在未来收回来才行 。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 ,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何俊熹